同一項“世界級選美賽事”,一模一樣的比賽名稱,卻有兩家公司爭相舉辦,且都稱具備授權資格。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日前審理的一起“選美”冠名權之爭,向世人揭開“選美熱”的一角。近年來,冠以“世界”“環球”“國際”的“選美”大賽不斷,背後的一些醜態也相伴而出。
  選美亂象窺視:
  “頂級比賽”多為山寨
  與知識產權的知名商標相類似,選美業因為多是通用名稱,因此業內人士以知名服務作為衡量“品牌”的標準。這起案件將國內愈演愈烈的“選美風”再次引入公眾視野,其中亂象得以窺見。
  “國際世界旅游小姐模特大賽”“世界地球小姐大賽”……近年來,我國各地涌現出各種類型的選美比賽,而且多半是“世界級”“頂級”賽事。仔細梳理就會發現,打著“世界級”賽事稱號,總決賽多在國內。
  選美比賽背後蘊藏哪些玄機?據記者調查,一些大賽的組委會一般只是臨時機構,真實性無從查證,其實際的操作者往往就是某商業公司。業內粗略統計,每年我國舉辦的選美賽事大大小小超過100個。
  要想在這麼多的賽事當中“脫穎而出”,就要跟世界知名選美賽事“沾親帶故”。如環球小姐大賽是世界知名賽事,一些選美比賽為了混淆視聽,就在比賽名稱前加個前綴或者後綴。如“世界”環球小姐大賽或者環球小姐“模特”大賽,這樣一些不知內情的企業以為就是環球小姐大賽,當然樂意贊助投資。
  醜態百出:
  冒充多國佳麗,低俗化“買”冠軍
  近年來,“選美風”愈刮愈烈,然而,各種比賽魚龍混雜、難辨真假,甚至醜態百出,如參賽選手濫竽充數、選美結果低俗化、贊助商用錢“買”冠軍,等等。
  多國佳麗實為冒充,外籍模特跑場賺錢。“世界級”賽事,理應由世界各國佳麗前來參賽,正規比賽都有一個在世界各國選拔的程序,那些非正規比賽又是怎樣邀請各國佳麗呢?“我見過最誇張的做法是一家公司邀請20個俄羅斯選手冒充20國佳麗參賽。”北京文化傳播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,有一些非正規比賽主辦方通過北上廣深等地的模特公司,邀請數量相當的外籍模特冒充各國佳麗參加選美比賽。
  低俗化傾向,“越選越醜”成話題。一些不規範的選美比賽中,選手穿著暴露,炒作手法低俗,評委點評毒舌,種種出格做法只為吸引公眾的眼球,謀求短期經濟效益。一些選美比賽選出來的小姐卻與公眾心目中的佳麗形象嚴重不符,引起了民眾的質疑。
  評選規則有貓膩,贊助商影響比賽結果。記者調查發現,選美比賽普遍採用的分賽區制度。一般而言,每個分賽區承辦比賽的費用包括組委會人員、廣告宣傳、賽事活動場地等相關費用,至少需要40萬元到60萬元的贊助。如果有企業提出贊助比賽,但指定某個選手能夠獲取一定名次,一些非正規比賽的主辦方也很難拒絕。
  選美亟需“整容”:
  不能只見利益而無監管
  選美等娛樂活動的火爆並非偶然,其背後是巨大的利益驅動。
  與其他行業相比,這一行還算是高產出、低投入。記者採訪的多家文化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,選美行業一般情況下的利潤率保持在30%至35%。如果是“世界頂級”選美比賽,僅贊助商冠名費一項就能達到上千萬元,再加上出售電視轉播權及比賽現場廣告牌、門票、版稅以及其他各項收入在內,總收入不菲。
  一些地方發展追求“眼球經濟”,將N個節與選美捆綁推出。專做模特培訓的北京華盛有限公司一負責人表示,梳理國內的選美比賽不難發現,選美活動多與地方政府舉辦的“旅游節”“文化節”“狂歡節”等捆綁式推出。“一場活動下來,地方政府贏得了名氣和關註,還帶動了地方經濟收入的增加,而且還不用政府部門撥款出資,何樂而不為?”
  目前,我國對選美比賽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上級主管部門。監管職能是涉及哪個部門的業務就向哪個部門報批。如需要進行宣傳時要向工商管理部門報批,需要邀請藝人演出則要向文化部門報批。而選美比賽自身是否合法合規、承辦公司是否具有相應資質,未有明確。本報綜合新華社報道  (原標題:利益驅動,“選美經濟”背後醜態百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09bzgv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